六十个可乐罐 30/60

素描 / 飞碧纳纸/Prismacolor彩铅 / 27×27cm / 2022

2022年5月1日发表24,534浏览28个赞

已售

邮费
包邮(仅限大陆地区,港澳台及海外地区双方可协商邮费问题)
销售方
卖家自营
有收藏证书

作品描述

《六十个可乐罐》系列:Artand闪购/拍卖游戏。

此系列作品开启闪购/拍卖游戏:每次发布闪购后,大家可以出价,直到现有的可乐罐完全售罄,我才会继续完成下一个可乐罐的绘制,开启闪购,出售后,继续下一个,以此类推,直到60个可乐罐完全售出,此系列作品才算完成。最后希望这60个可乐罐分布在全国各个地方不同藏家手里,大家一起和我完成这个“纯艺术+行为艺术”的宏大作品吧。

P.S. 此系列完成一半咯!

标签 可乐罐写实潮流艺术

陈张鑫

279件作品5170粉丝

精选评论(8)

哈桑刘

2022年5月3日(IP:云南)

秒没呀这是[强][强][强]
1

陈张鑫

回复@哈桑刘:哈哈哈哈哈 下20个更好看[呲牙] 还🈶30个就结束这个系列了 深深深呼吸
1

哈桑刘

回复@陈张鑫:你这功底完全没问题,哪个系列出来都秒没[强][强][强]
1

陈张鑫

回复@哈桑刘:5.20 送拍一幅厉害的 感恩Artand 同时㊗️七周年
1

哈桑刘

回复@陈张鑫:八周年了吧[吃惊][吃惊][吃惊]确实感谢artand,我社群老发感谢啦哈哈 真是内心真诚的感谢
1

陈张鑫

回复@哈桑刘:八周年?好吧 哈哈哈哈哈 我一直以为是七周年
1

哈桑刘

回复@陈张鑫:刚刚开始我就注册了2014年[大笑]

陈张鑫

作者

2022年5月2日(IP:云南)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六十个可乐罐》系列的核心概念。说起这个,就要提一个术语,也是它的核心概念——去人类中心主义(de-anthropocentrism)。 去人类中心主义是21世纪哲学的主旋律,鼓励人们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进行各种不同的、相互竞争的思考。 我认为,我们实现去人类中心主义的方法是伦理的,而不是形而上学的——它必须涉及自我的创造,而不是对给定人类条件的解释(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可乐罐是随机生成形态,而不是被任何人赋予意义。) 通过《六十个可乐罐》的绘制,我主张放弃与人类理性相关的知识主张,保持对一个对象(比如受损而无实际用途的可乐罐)的永恒追求,以及通过审美体验超越给定的感性结构(后面会作进一步解释)。 与建立在普遍人类理性基础上的康德哲学相反,艺术——是一个伦理舞台,每个艺术家在这里创造自己与对象相关的方式,而当艺术家将自我作为创作领域时,去人类中心主义就出现了。 那么,在《六十个可乐罐》系列作品中,我如何实现去人类中心主义?在考察了康德的框架以及它在哪些具体方面是以人类为中心的之后,我现在能够更好地通过直接回应康德对知识的艺术定义来克服和反对人类中心主义。 那就是通过这个系列,去消除人们对于它既定知识的幻觉,停留在康德承认我们无法接近自在之物的地方。 如果我们想要打破人类中心主义,第一步将是——不是突破感知的局限和切断相关性——而是去除人类对知识和事物的衡量,并将每个物体与世界互动的方式(Artand上售出后再继续绘制的行为)纳入我们的形而上学理解。 在承认形而上学的真理最终是不可达到的之后,我们剩下一个伦理问题——那么我们如何假设我们与这个物体的关系呢? 这个问题本质上是道德范畴里的,因为在我们去除了绝对知识幻觉(就是认为可乐罐的存在意义)之后,我们如何与事物联系是一个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 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不能被我们发现的绝对真理所定义,这甚至可能方便地向我们暗示一个预先定义的体系,但我们必须与世界建立一种关系。 这种对伦理的理解,就像绝对被去除一样,类似于美学的精神,正如尼采所说的:在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之间,正如在主体和客体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没有准确性,没有表达,但在最大程度上是一种审美关系。(也就是艺术) 我指的是一种暗示性的变形,而可乐罐的扭曲正好完全地解释了“变形”(Metaphor)这个概念。举个例子:就像把一种语言结结巴巴地翻译成相当地道的外语一样。这个系列同样建立在我对语言学(我的另一个专业)的认知之上。 但是,为了这个目的,无论如何我都需要一个中间领域或者说是一种中间力量。而被揉皱破坏的可乐罐就是这样一种中间力量。 既然这个作品是想完成一次“去人类中心化”的“运动”,那我们必然要知道“人类中心主义”。才能够去除它! 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延伸,认为自然反映了人类认同的品质和使用价值。比如,可乐罐反应了人类认为的使用价值——容器!包装!广告!社会标签!品牌力量!IP? 等等等等…… 那么我通过破坏它原本的用途,用绘画作为载体,去表现这个哲学思考,那就自然而然地达成和表现了“去人类中心主义”。 通过交互式的“行为艺术”与藏家产生连接,由全国各地的人和我一起完成作品,但我们的关注焦点已经不是艺术家,也不是藏家,而是可乐罐本身,以及它完成的时间,及时间走向,同时摒弃了人类定义它作为容器或者商标的“知识幻觉”,完整地体现了“去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思考。 这个主义提出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做什么都得围着人类转,为什么不反过来人围着某个物品(还是去除了人类赋予它用途的物品)转? 在这个作品中,我试图用“物”的逻辑去覆盖“人”的逻辑,更多地以“物”作为整个系列的强大驱动力,使得这些个失去了人类对他定义过的可乐罐去驱动人理解和思考它,这就是我创作《六十个可乐罐》系列的概念模型。 希望这篇文字能够让您更加了解《六十个可乐罐》系列的核心概念——去人类中心主义(de-anthropocentrism)。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