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的黎明到正午

国画 / 国画软卡综合材料 / 68×68cm / 2022

2022年1月19日发表21,207浏览17个赞

已售

邮费
包邮(仅限大陆地区,港澳台及海外地区双方可协商邮费问题)
销售方
卖家自营
有收藏证书

作品描述

⭐️作品阐述:

我喜欢德彪西,但要诠释德彪西,需要敏锐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

这张画在墙上足挂月余都不知如何收笔。

因为德彪西写的《大海》,是他心目中那跟文学跟艺术有关的海洋,并非实际的海。

以往的作曲家,如果要描写水,无论是河水或者是大海,最简单的方式是用爬音,来来回回的声音。

但你听听看,德彪西是怎么写的?

他描写了水的动态,且是广大水体的动态,他并没有用传统那些招式,而是用了象征主义以及波德莱尔的感应说,是写意而非写实的大海。

❤️曲名:
德彪西《大海》的第一乐章《海上的黎明到正午》

🌟ps:前6张为扫描图,后3张手机直拍。

标签 抽象大海

闫欣悦

106件作品1545粉丝

精选评论(6)

Rowena

2022年4月17日(IP:英国)

这一张好棒,柔和流动的光晕和海浪共振啦

闫欣悦

回复@Rowena:哇 ,哈哈哈 ,蟹蟹~[呲牙][呲牙]

临风剔羽

2022年1月19日(IP:四川)

抽象绘画的玄妙和“印象派音乐”的玄妙,产生跨界的联动。 画作本身不需要“解读”,只需要“体会”。 因为,抽象本身,就是是对意义的解放。
2

闫欣悦

回复@临风剔羽:打破陈规,拆解既定意义,写意而非写实,这都是印象派音乐极其吸引人的地方。 “抽象本身,就是是对意义的解放”不仅是对抽象画的说明,恰恰非常巧,契合了德彪西在创作这首《大海》时的状态。 这个曲子的第一乐章在草稿阶段叫做《何红群岛的美丽海》,标题据说来自当时的一篇短篇小说。但德彪西最后把它改成《海上的黎明到正午》,就是希望听众不要被文字、被既定意义捆绑。[呲牙][呲牙]

临风剔羽

回复@闫欣悦:欣赏画作,不是考试,不需要“正确”的答案。 或者说也没有“正确”的答案。 所谓“作品诞生,作者已死”,当画作(文本)挂上墙的时候,解释权就让渡给了作品本身。 作者的解读,不再有主宰地位。读者自己的感受,是最重要的。 作者唯一能做的,是用给作品命名的方法来引导读者对意义的多元解读。 而用这类没有具体指向的名字,更是作者对艺术多元性的包容和尊重。

闫欣悦

回复@临风剔羽:慢慢觉得解释权的让渡是一件极有意思的事,我更愿意躲在作品背后,当一个倾听者。 [呲牙]最后说的两段,让我又想起德彪西的一个例子,他脍炙人口的【24首前奏曲】,第一册第二曲,他用了一个法文字,这个字可以是帆船的帆,也可以是搏杀的杀,它究竟是帆还是杀? 不同人问德彪西,德彪西给不同的答案。 既可以是帆也可以是杀。 德彪西给的提示更像是个守门员,欢迎自由想象,但总也有提示让你不偏题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