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为何能以1.61 亿刷新艺术家个人新纪录?

我们这位在保利拍出1.6亿天价画《西藏组画-牧羊人》作者名字就出自于这首诗的典故,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就是有着知青画家之称的陈丹青。

陈丹青1953年在上海出生,幼儿时期的他在绘画方面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在一次访谈的时候,记者问他最早想学画画是什么时候,他说:“我从小就喜欢画画,我爹妈告诉我我三四岁的时候就在哪里画来画去,我自己也不知道,我能记得已经是小学了。我一直在临摹连环画,像关公赵子龙这些。”他的名字来源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从小在上海闹市区长大的陈丹青对画画一直都很痴迷,他觉得会画画的人特别厉害,心中想着自己以后长大了,一定要当一个画家。

陈丹青!为何能以1.61 亿刷新艺术家个人新纪录?

在四岁的时候,陈丹青遇到了一件让他非常难过的事情,因为父亲被打成“右派”,爷爷是黄埔军校的学员,所以家中的所有书籍和画册全部都被收走。

没有画册临摹的陈丹青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他的父亲就安慰他:“没有画册临摹,你可以外头写生呀,公园里那么大的地方哪里都可以画,别气馁。”于是陈丹青就开始了自己的小小的写生之路

后来有一天,陈丹青回家时,他父亲拿了一张扑克牌给陈丹青说:“你试试临摹一下扑克牌背面的图案。

陈丹青十四岁的时候,学校老师带着他四处去画伟人像,有的时候一些工厂也会请他们去厂里的墙上画几幅。这时的陈丹青,白天在外面画像,晚上就在家中临摹著名画家的一些素描,忙得不亦乐乎

陈丹青第一次画油画的时候出了一个小乌龙。他拿着别人送给他的水粉颜料去临摹列维坦的风景画,画完之后特意朝着灯光处看反光,可是最后啥反光也看不着,后来才知道那原来是水粉色。之后因为很多抄家的物资以各种渠道进入了上海,这就给了陈丹青临摹到欧洲油画的机会。这些都为陈丹青画《西藏组画》埋下了伏笔。

陈丹青自画像 


陈丹青!为何能以1.61 亿刷新艺术家个人新纪录?

1970年,十六岁的陈丹青初中毕业就被安排下乡插队。即使在水深火热的上山下乡生活中,陈丹青依然没有放弃绘画。

陈丹青第一次体会到画画在其他方面带来的快乐,他这个时候觉得画连环画就不用种地了,那以后就当一个连环画家吧。

不久之后,陈丹青出版了《边防线上》《飞雪迎春》等三四本连环画。上级发现陈丹青的绘画天赋如此出色,这可不能埋没了,于是一下又把他调到了胜利参加油画创作班,开始画革命油画。

陈丹青创作的第一幅油画是《老将和小将》,在第二年又为小说《青石堡》创作插图。之后调往苏北插队时,陈丹青的绘画功底已经小成了,在南京的绘画界都小有名气。

1976年,陈丹青再次辗转进藏,这是他第一次来西藏,还是被当成人才借调过来的,这已经足以说明陈丹青此时的水平。

西藏组画 

插队生活结束后,陈丹青选择继续学习深造,考进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

在80年时,陈丹青为毕业创作找灵感而进入西藏,最后创作了七幅油画,被约定俗成地统称为《西藏组画》,分别是:《母与子》《牧羊人》《朝圣》《进城之一》《进城之二》《洗头》《康巴汉子》

这次拍出1.6亿天价的正是其中之一的代表作《牧羊人》。6月4日,北京保利202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正式开槌,现当代艺术夜场共呈现29件精品,其中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牧羊人》以1.61亿元人民币成交,大幅刷新并创造艺术家个人新纪录。

陈丹青!为何能以1.61 亿刷新艺术家个人新纪录?

 当晚,《西藏组画·牧羊人》以8000万元起拍,2分钟内迅速加价至9000万元。在电话委托突破一亿元时,现场开始了价格拉力赛。历经十余分钟数轮激烈的加价之后,最终以1.4亿元落槌于8068号牌买家,加佣金1.61亿元成交。

陈丹青!为何能以1.61 亿刷新艺术家个人新纪录?

陈丹青!为何能以1.61 亿刷新艺术家个人新纪录?

在陈青丹对《西藏组画》的自述中说到:“有趣的是这一对男女并不年轻了。我弄不清他们是不是夫妇,女的并不好看,她一再用脚绊住那个男的,等他停下后,她就靠到墙上去,然后把男的拉向自己。”

陈丹青!为何能以1.61 亿刷新艺术家个人新纪录?

西藏组画  牧羊人 陈丹青板上油画 78.6*52.3cm 1980年作 北京保利202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2021.6.4日成交价:1.61亿元

我在前六幅中老是画墙,就把背景换成草原。荒凉草原上这对穷人的接吻也有一番诗意。热恋中的女子为什么非得又年轻又漂亮呢?这些「笨重」灵魂的美好爱情实在比公园里的恋人更打动我。我不知道牧人们的爱情在草原上是否老象一些画中的那样:男的吹着笛子,女的含羞而坐,假如真有那么文雅,我更喜欢这种粗鲁可爱的举动。想一想这些牧人们近乎原始的生活,他们豪放亮的歌声常常使我流下泪来。

我画到这一幅才让我的人物笑了一下。我偶尔会想到别的一些描绘西藏的图画,也许那里画了太多的笑脸,我就不愿重复了。我让接吻的牧羊女笑,因为这种笑引出我的泪水。但我没有一味伤感,有人说我用沉重的心情描绘朝圣者,可我却在少女露出的肚脐和那只一本正经的羊身上看到可笑的地方,我没让进城的少女笑,但并不因此说明她们心里不高兴,哺乳的母亲也没有笑,那是她们没有工夫笑。

我的意思是说,我们不要简单地对待艺术和现实生活,一连串欢笑的脸并不等于光明美好的幸福生活,描写沉默阴郁的面容也并不意味着要暴露黑暗。丑化和美化一样不真,至于创作要「说真话」,我以为不一定解决问题,因为真话本身并没有质量,许多虚伪的作品,有的作者心里知道是假的,有的作者却完全出于真心,还有的人喜欢每说一通话后反而就加上一句「真的」,叫人反而不知到底是真是假。艺术的真伪和态度的真伪一样,能够听出、看出、感觉出的,一个真正真的人也许并不曾想到自是真的,正如慷慨的人从不自夸慷慨一样。

陈丹青!为何能以1.61 亿刷新艺术家个人新纪录?

陈丹青!为何能以1.61 亿刷新艺术家个人新纪录?《西藏组画》牧羊人速写草稿

陈丹青!为何能以1.61 亿刷新艺术家个人新纪录? 《母与子》

我到拉萨不久就产生了好几个构思和草图,其中有《康巴汉子》、《进城》(之一、之二)等。由于是根据记忆画的,显得单薄、空洞,草图出来了也就搁在一旁。七幅画里凡可以看看的,人物动态、模样都直接取用了速写。

《母与子》就是无意中由几张速写触发灵感画成的,虽然起先没想画,但却是动手最早的一张。这些把孩子揣在衣襟里的牧女,当她们散坐在地上哺乳时显得特别美。其中一个牧女看去十分老实,她的长相很单纯,孩子的脑袋用力拱进她衣襟吮奶时,她呆呆的出神的面容给我印象很深。

我想起许多一辈子辛辛苦苦的劳动妇女,人们喜欢把她们画得精力饱满,笑逐颜开,其实她们经常是疲倦的,默不作声的。感人之处也就在此。我反复画她和另一对母子,作品里正中和左侧坦肩的母亲都是画的这个女子。

他们有一大伙人,就露宿在别人的帐篷外。当时没在我心里构成画面几天后翻看速写,那一伙人露宿的印象消失了,本子里只剩下那位妇女的几个正侧面形象和另一对母子,她们仿佛自己跑进我构思的镜框里来,什么都不用更动,我只要把三个母亲组合得自然一些就行。

《母与子》是动手的第一张,处处都画得太紧张,太当心,但笔迹间却因此显得比较真挚,现在看还有点喜欢。

我不知道古人有没有创作、习作之说,但他们每画一幅画都作为艺术作品来对待。绘画的使命本来就是描绘形象,诉说眼和心灵对自然的感应,所谓构思的概括、提炼,本不该说得那么复杂这在艺术家只是一种选择而己。

陈丹青!为何能以1.61 亿刷新艺术家个人新纪录?《进城》之一


陈丹青!为何能以1.61 亿刷新艺术家个人新纪录?《进城》之一手稿

我注意到有的老练的演员并不轻易动用表情,他也许从头到尾都不肯笑一笑,观众的想象自会领会那没有演出来的戏。许多著名的肖像画看似呆板,却经得起揣摩玩味,有如品茶。牧羊少女的脸正具有这种很经看的魅力,促使我往内、往「呆板」里去画,可惜这並非易事,我画得太少太藏,结果反画得乏味了。

前一段我看到报关于含蓄问题的专题讨论,一种意见认为含蓄是表现手法之一,一种意见认为含蓄是艺术的基本规律之一。我不敢从理论上分析这个问题,但却偏爱后一种意见。我们的画无论在色彩、用笔、刻画表现主题方面,普遍有过火、太露、和盘托出而唯恐别人看不出来的毛病,讲一点含蓄是有好处的。

陈丹青!为何能以1.61 亿刷新艺术家个人新纪录?《康巴汉子》

我想让人看看在遥远高原上有着如此强悍粗犷的生命。如果你见过康巴一带的牧人,你一定会感到那才叫真正的汉子。

我每天在街上见到他们成群地站着,交换装饰品或出卖酥油。他们目光炯炯,前额厚实,盘起的发和垂挂的佩带走路时晃动着,沉甸甸的步伐勇武稳重,真是威风凛凛,让人羡慕,他们浑身上下都是绘画绝好的对象,我找到一个单刀直入的语言:他们站着,这就是一幅画。

陈丹青!为何能以1.61 亿刷新艺术家个人新纪录?《洗发女》

七张画里我最不喜欢这张,曾经我很想撕了它。它多少有点「我也来画几个裸体」的味道。但这情形是街上看来的,丈夫给妻子浇水,颇有趣味。妻子的身体美极了,所以画了背还不算,把洗完后站着梳头的身影也画了进去。

那天太阳很好,而我不善画外光,这就打了一半折扣。当场不好意思老看,也不敢画速写,裸体的部分画得很糟,光凭记忆看来是很不够的。

陈丹青!为何能以1.61 亿刷新艺术家个人新纪录?《朝圣》

我并不是很早就想画《朝圣》这幅画的。象走路、哺乳那样平常的现象,艺术上倒是大可做文章的材料。但是,朝圣的场面太特殊,太少见,这反而使我为难起来。我一直在迟疑,有没有必要画这类事情,作为一件作品,我不满足就画那么几个磕头的动作了事。如果仅仅为了反映这种本世纪少有的宗教活动,纪录电影和新闻照片比绘画强得多,而照片对普通的生活反倒缺乏表现力。

陈丹青!为何能以1.61 亿刷新艺术家个人新纪录?进城之三  1981年

陈丹青!为何能以1.61 亿刷新艺术家个人新纪录?进城之三  1981年

陈丹青!为何能以1.61 亿刷新艺术家个人新纪录?康巴汉子之二 1983年

陈丹青!为何能以1.61 亿刷新艺术家个人新纪录?洗头女之二 1986年

陈丹青!为何能以1.61 亿刷新艺术家个人新纪录?放牧 1986年

陈丹青!为何能以1.61 亿刷新艺术家个人新纪录?挤牛奶 1986

陈丹青!为何能以1.61 亿刷新艺术家个人新纪录?晴日的拉萨小街 1985

陈丹青!为何能以1.61 亿刷新艺术家个人新纪录?城里街头之二 1989年

画完成后,我象局外人似的审视了一番,一度很懊丧。我在日记里写:听了一些不带伴奏也没歌词的牧歌,顿时感到远没有画出那股藏味。心里念着是毕业创作,要参加展,多少有点急功近利,贪多求快。尽管画得仔细,但明眼人能看出这只是浮面的工细,骨子里还是仓促而就,没在情境人物上深掘过,架不住细看。

我虽厌恶别人处处显示某种追求,很想背道而驰,结果也不免落入另一种刻意追求的陷井,作品还是不自然。我追古风,而古风的美恰在自然,我的驾驭能力,我的技巧、色彩,都远远不能达到这种坚实画风的要求,所以作品在我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陈丹青他最为主要的艺术底蕴就来自于他个人,他自己的人道情感和人格力量成就了他的艺术底蕴,这就是陈丹青他本人情感和品格最直接、自然的体现。

将他自身对底层人民尊重、关心和理解与自身的真切的经历相融合,让这种人道情感和人格力量为他的作品赋予更加深刻的意义。这是画家邓平祥对陈丹青的评价。

陈丹青自己经常会和大家说,画家最动人的作品,往往出自少时。他说,他来自中国现代文化的早期时候,那个时候的他很年轻,没有人会去质疑绘画,所以绘画的地位一直都很高。

但是现在他也接受绘画处于边缘这个现实,他不为别人质疑自己的画而辩护,也不会和大家说他在做如何如何重要的事情,他只是单纯的喜欢绘画而已。

陈丹青非常重视绘画的皮相,所有写生都是皮相。他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不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而是透过本质看现象。对我来说,现象远远高于本质。如果有本质,全部在现象里,在表层,在那张脸。”

陈丹青在清华美院当老师的四年时间,遇到了很多学生都是因为外语不及格而被学校拒之门外。许多学生都是绘画成绩高分,而外语成绩不理想。

尤其是有一年,一位考生绘画成绩第一,但是外语和政治成绩各差一分落榜,陈丹青找学校通融依旧未果。陈丹青觉得,一个有天赋的苗子必然会在绘画上下更多的功夫,精益求精,而对绘画帮助很小的外语肯定不会花什么时间。

不能因为一门外语就把一个有绘画天赋的苗子给拒之门外,他就是绘画高分,外语零分但是被中央美术学院破格录取了。

自从这件事之后,陈丹青在网上的发言就逐渐频繁,陈丹青从小的经历让他懂得很多道理,以前没有名气的时候他讲道理也没有人听,现在有了名气之后他一讲道理就会有很多人揣摩他的本意,特别是他对社会上的现象进行批判的时候。

有的时候只是很普通的陈述句,意思也只是字面意思,但往往有些人会根据自己的“偏见”解读出符合自己想法的意思,所以陈丹青也就遭到了媒体大众的抨击。

面对向自己砸来的漫天舆论,陈丹青自嘲道:不管外界的评价怎么样,陈丹青始终平静,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享受生活。平常将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写进散文里,将自己的奇思妙想放进小说里,在尘世的喧嚣中出了一本又一本的书,身份既是一个画家亦是一个作家,但是他始终保持着自己作为艺术家的初心。


1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