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的变奏,从表现到抽象

杨在昇作品赏析

     在当代艺术走向多元和夸张的今天,绘画也在多种艺术门类的融合中逐渐在材料上、形式上进行着对传统的超越。无疑,在开敞的艺术世界中,画家将情感移至画笔,在白纸上创造着一个个情感饱满而充沛的世界,那里或是分享生命的丰盈,或是揭穿命运的伤口,或是在深沉中予以希望,或是在轻盈中慰藉灵魂,他们在调动欣赏者心灵的同时,使得平凡的画布变得高贵。其中,杨在昇的作品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本能捕捉,他擅长去表现山石草木,透过它们在自然本身中寻找一种力量,并跟随着这种力量去到一个新鲜的未知的世界。


寻找风景的本真

       在其风景系列的作品中,杨在昇习惯去截取生活中某一瞥稍纵即逝的瞬间,可以是一丛草地,也可以是一次日落,然后对其进行一次新的重塑。看似简单且画幅有限的画面中,有着十分丰富的内部语言,可以看出,杨在昇十分注重笔触的变化和画面内部的节奏感,力求在繁杂的自然中寻找的其本身的逻辑感,营造一种自然本身的力量与质朴。创作时的情感、情绪与风景相融合,在主观上刻意压低色彩的饱和度,使得画面更加坚实、充满张力。

       在《向日葵园》中,质朴的黄色和笔触营造出的纹理,表现出植物本身的严肃与活泼,生命的活力在肌理的碰撞间蓬勃迸发。在《雪山揽胜》系列中,画面中集山石的苍劲与坚实,积雪的凛冽与柔韧于一体,在天空之下呈现出一种开阔与远大,使得雪山呈现出少有的神性。其中《雪山揽胜No.2》中,夜晚的雪山在其笔下宛若异度空间,似某个无人踏及过的星球一隅,又似时间尽头的唯一存在。一如在太湖石系列中,杨在昇选择了抽离的空间作为背景去表现这种天然又富于变化的石头。正是由于杨在昇捕捉到了自然景物中本真存在,让他在创作中回到最原始的部分,他时刻在跟随风景控制着节奏,如在关于树木系列的近作中,繁杂的枝叶呈现出自带韵律的层次感与节奏感,枝叶繁茂却不失纵深,在绿色的丰富的变化中自有一番雅致,宛若夏风秋阳,清爽而不失厚重,在半平米的空间内,唤醒观赏者内心深处的田园牧歌,有一份闲适和一份不可得,又有一份敬畏和一份久违的肃穆

抽象与被放大的局部

       风景重塑与抽象创作似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创作思路,然而在杨在昇的作品中,从对自然风景的关注到对其的概括似乎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后印象派的影响,艺术家提炼了自然景色中本身的秩序感,并在此基础上做了“由繁至简”和“由简至繁”的双向尝试。

        在“草地”、“生长”等系列作品中,不难看出艺术家对自然秩序的个人化提炼。如在《白色的草地》中,艺术家放弃了对草地的写生式表达,而是在画布白色的底色上,用肌理去重新表现草地的空间感与秩序感。肌理本身的空间与自然光线映照的阴影代替了本应由色彩营造的氛围,那些各具形态的线条肌理,给本能的艺术感情赋予生机。

       对于杨在昇来说,植物本身具有很独特的形式感,在关于纹理的抽象画中,像西瓜皮的纹理与梧桐树皮的纹理这种充斥日常又容易被忽略的形象都被他拿来作为素材进行了创作。这是一个放大局部的过程,在将日常的局部放大来看的时候,图像在凝视中产生了新的效果,而杨在昇继续在这个紧密的局部空间中,寻找纹理之间的新秩序。

         这是一个风景在艺术家心中变奏的过程,更是艺术家不断从自然中得到启示,并向着内心去求证的过程,最终,所有思索的过程都毫无保留的呈现在了作品中,等待透过另一双眼睛去触碰心灵。

                                                                                              (文/©YZS Studio)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