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天香

生命天香


                                                     文/孙云

       中国艺术传达的是,在这大千世界中,人的生命的天香是这样容易被污染,所以我们怎么能不注意护持,不注意熏养呢?艺术家们常常以开玩笑的口吻说,抖抖身上,似乎别无长物,就剩下这点香气。这生命的香气,这生命内在的活力,是人本性中的"天香",只是我们常常嗅不出,我们被污浊的空气包围,往往失去了自己生命的气味。我很喜欢李商隐一首咏木兰的诗,《木兰花》:"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表面看来,这诗并没有什么特别,但深究其里,则可发现,诗中别有天地。

        驾一叶小舟,去追求理想中的一朵莲花。然而自己驾着的就是木兰小舟,自己原来就在这木兰舟中。此间所表现的思想,与"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这一禅诗的意思很接近。每个人生命中都有这香味,没有人遮蔽它,是你自己心灵的尘染遮蔽了它。中国艺术家"听香",听的不是外在于我的声音,而是发明自己心灵的真实,托出生命中的香世界,培养自己生命的信心。中国古代很多艺术家,就是从艺术中发现自己生命的香味。人们常时,闻香识美人,而这里是闻香识真人。嗅一嗅,我身上是不是还留下这生命的香气。明代艺术家李日华细心地辨别自己的气味,古人有许多题画跋论及此意:野亭容傲士,山翠落幽襟。江波摇我影,山翠落我裾。终日沙头坐,无钩亦意鱼。为坐秋山洽幽兴,任他烟霭湿人衣。溪影带云动,虚明荡我胸。渚花香入梦,沙树远支筇。沙水弄夕晖,人家在烟翠。每于江渚行,悟得米三昧。木叶阴中听鸟语,荷花香里下鱼钩。他在"荷花香里下鱼钩",显然意不在鱼,而在他的深心。笼罩在香的世界中,延续着香梦,烟翠的熏染,花意的氤氲,使人心荡神怡。

        在此嗅到了自己生命的香味。我们为什么常常嗅不到自己生命的香味,那是因为熏染的结果。依佛教的观念,人的熏染有两种,一是污染,一是净染。也可以戏称为,前者是"臭染",后者是"香染"。这两种染力好像在拔河,就看你生命的内力了。人是一种群体动物,无法避免这种熏染,关键是你内心中的"信心"。在佛教讲对佛性的信心,一个世俗的人,我想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生命力量的"信心",对自己清洁本性的肯认。

       古人有云:"自从去年一握手,至今犹觉两袖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自从识得金针后,一任风吹满袖香"。王维有诗云:"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看来这满山的空翠,所打湿的并不止人的衣服,还有他的心灵。李商隐《偶题二首》之二云"清月依 微香露轻,曲房小院多逢迎。春丛定见饶栖鸟,饮罢莫持红烛行。"清月下淡淡的幽香氤氲,伴着朦胧的醉意,穿行在曲房小院的夜色中,心为这天地所"打湿"。真是夜来一片名香,与月熏魄。"饮罢莫持红烛行",这一句最具胜义,不要以光打扰这清幽阒寂,不要吓走这轻轻浮动的香影。醉意中这香影,在诗人的心目中,是天地间最美的景致,最动人心魄的力量。王安石有诗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暗香浸润着人的心灵。艺术家喜爱这样的境界,并非出于对香的喜爱,而是推崇一种清香四溢的精神境界,一种人格风标。李日华题画云:"竹光浮砚春云活,花气熏衣午梦轻。"以及我上引的李日华所谓"烟霭湿我衣","山翠落幽襟"云云,包含的意韵是:我的生命在这清净悠远的境界中融化了,提升了,我的心灵随着这缕缕不绝的馨香起伏,盘旋。衣香人影太匆匆,心灵也在这暗香中浮动。

       道德至上主义者说:好香用以熏德。而艺术家说:佳艺用来熏心。禅门有语道:"野花香满路,幽鸟不知春。"此之谓也。 不要误认为,中国艺术家都如宝玉一样,染上了花痴。真正的艺术家可没沾上什么花间的柔腻、香奁的脂粉,他们笔下的花草美人,只是其内在心念的表征,他们要在美人香草中寻找自己自己原有的活泼,原有的天真,原有的生命香味。欧阳修有《踏莎行》词,其云:"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词的大意是:旅馆前的梅花已经凋零,溪桥旁的柳树已抽出嫩条,春草散发出清香,春风送来暖意,天涯人正此时抛下了闺中人而骑马远行。行路越远,离愁越浓,绵绵无绝,就像那潺湲不断的春江水。柔肠寸断,粉泪盈盈,闺中人自我叮咛,且不要登楼望远依危栏,莽莽平原的尽头是春山,而相思人更在那春山之外。上片写一男子远行,下片写闺中思念,全词扣住一个"远"字展开,游子离开他的所爱越来越远,心灵中的思念越扯越长。这首词的妙处并不在思妇的粉泪,欧阳修在这里对心理距离作了出神入化的刻画,他写的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如同《诗经》中的"蒹葭之致",大凡理想不过如此,欲把捉而无从把捉,才握时有,一松手无,其中蕴涵着迢迢不断如春水般的心灵期许。

       莲花的香,是生命的天香。        我画这样的作品想表达的初衷是含有人心灵纯净的香味。若不留心,以为画间这位诗人是老夫聊发风流狂,那就错了。他推崇生命中的香花,香山,香路,香光,香界,香影,其意并不在香味,而在心灵之追求。五代温庭筠词:"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散发着浓浓的脂粉气息,一个慵懒的女主人公,午后起来,梳妆打扮,香气扑鼻,但却只有表面的香,缺少内在的蕴涵,和欧阳修的词截然不同。 这香气,并不失落于心灵的尘埃。


1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