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艺术思考】有关“画圈圈”的练习方法

由大哥提到的一种基本笔法的训练引发的思考。

这个毛笔画圈圈的方法其实在我看来,是培训班中一种驴唇不对马嘴的生搬硬套,这明显是不了解中西方绘画的原则和方法而进行的一种搞笑的训练方式,但是我却不好意思指出大哥所接受的这种“别致”的训练方法。这种研修班“新颖”的教学方式,在那些只研习中式绘画的人看来或许是一种非常独到的不传密法,但是对于深谙工具技法的我来说,却是一眼便识别出其中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确是只研习国画的人难以发现的。

所谓生搬硬套,便是不了解其基本原理,这一套通过不同笔法的练习是由西方的绘画逻辑而来,所谓西方技法逻辑,便是通过线、块、面的塑造以达到笔触的纯熟和精准,而这种不同类型的线条实则正是训练精准的基本方式,然而西方绘画的基本工具无外乎钢笔铅笔,用这种线条来塑造造型的工具,是硬性的,可以练习排线,圆圈,螺旋 等等,然则水墨却不是这样的逻辑……

我们可以说水墨的基础便是水和墨的交融,以及与纸的交汇,于是水墨之交融可以分为焦浓重淡轻的或五分或八分的不同层次,和笔的不同方向角度的作用(侧锋中锋横扫等等),以及和纸的不同顺序浓淡的交汇(湿盖干,干盖湿),而要训练的笔法不外乎各种不同的层度的浓重干湿,水墨的交融,纸笔的交汇,用力的平稳抑或抑扬顿挫。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毛笔笔法的练习必然是一种适应水墨或书法的笔法的练习,对水的控制,笔的掌控,和纸的熟悉,而不是画线条画圈圈所要训练的部分。这种线条圈圈的训练方式更适用于硬质材料为了某种精确性而达到的一种准确的素描所要采用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于硬质笔来说必然会极大的磨损和消耗笔尖,更何况对于毛笔来说呢,那么使用毛笔来进行如此的枯燥无味的训练也真可谓别出心裁了。

毛笔作为中国书画之中的重要器具,是绘画最为首要的媒材,然而如果快速的通过画上数十里的线条来被无意义的消耗,而非好笔用在刀刃上,不免令人唏嘘。借鉴西画本是好事,但盲人摸象的方式势必会带来一知半解的生搬硬套了。

栖月

写于2018.03.16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