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艺术思考】由青衿计划评选机制引发的对于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些思考

看到这个内容,加之以最近对现代艺术的研究,我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对其中的一些陈述有不同的意见,所谓“反对符号化、装饰性、和固化的思维模式”,反对的这些内容 如此之多,那么何为符号化?何为装饰性?又何为固化的思维模式呢?

【我的艺术思考】由青衿计划评选机制引发的对于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些思考

这种宣言式的反对其本身不失为一种固化,在绘画史上艺术史中,各种符号,各类主义,各种风格层出不穷,对于符号化,装饰性的反对就已经进入了一种僵化的思考,这才是一种固化的思维模式,现在这个时代我们讲何为固化,那么回顾传统,热爱古典是固化么,迎合潮流表现自我是固化么,追随内心始终如一是固化么,所以固化究竟是什么,这完全是一个带有个体性的思考,其本身便是一种似是而非但又无有所指的陈述。

“既然是绘画,就要注重对绘画语言本身的探索。”这点我表示赞同,契里柯也曾说过“技艺是创作之一种没有条件的条件“,但接下来,“同时,还要兼顾与当代艺术发展的观念和理论形态的呼应关系……回归单纯的直接性表现”,这一句是要用无形的手来引导现代艺术的走向么,要兼顾当代的观念,这种筛选本身便被描述为一种带有目的性的筛选,将筛选出兼顾当代的,这不失为一种固化。利用网络的遴选展示其本身是一个于社会之中的进步的形态演化,利用网络的平台很好的发起并组织了一场网络艺术的盛宴,着实让人兴奋,且这种模式本身带有一定的引领时代的意义,其展示本身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前卫的艺术,有着引领和开拓之意,但此处所指却乏善可陈,又重新回到了一种非开放式倒退的带有目标性的固化的选择之中。我想这种陈述实则有失其初衷,并非如其形式般带有引领性和前卫性,而仍然是保守的固化的筛选主义,或者通过该展览的筛选陈述看 确是如此。

其实现代艺术的历史在更大的程度上是由那些不计其数的印刷复制品改变的,这给艺术家带来了更广泛的视觉经验,使他们获得了一种带有明显现代气息的概念上的自由,那么当代呢,当代实际上是一个网络大爆炸的时代,无数的信息触手可及,这是一个信息的时代,艺术也产生了巨大的改变,是基于图像的无限复制的世界,在无可数计的作品拍照上传之后,这种图像复制的无限次传播使得艺术也开启了百家争鸣的时代,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也更大程度的扩展了现代艺术的变革且指数倍的迅速演进。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足不出户的同时看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不同艺术家的作品,而这些作品所给新一代的艺术家们产生的影响已经可以跨越地域跨越文化圈层而形成既开放又封闭的态势,也同时形成了被不同风格所触动并追随或同时喜爱多种风格的交叉多心圆的态势,人们可以接触更多的信息,也不再唯某一种权威发布或公众性引导而是从,所以这种筛选机制的陈述并不如筛选模式本身带有前瞻性,而是稍有倒退且令人失望的。而这种无形的手的作用也必将湮灭在百家争鸣的时代强音中……

栖月

写于2018.03.01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