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之泊,心灵之泊

《泊》系列创作心得


泊:船之泊,心灵之泊

09年海南采风归来途中经过广东阳江,无意间瞥见了南中国海茫茫碧波间点点的渔船,正是傍晚归航的时分,西天霞光万道,粼粼波光中满载的渔船逆着光向岸边驶来,远处隐隐传来的热闹和喧嚣,有着鲜活浓郁的生活气息。瞬间,我就对这一幕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好感。及至夜色渐沉,一切都隐没于沉寂,我才收回自己的视线。

旅程匆匆,没有在阳江多做停留,然而那惊鸿一瞥间的影像却久久驻留于心底。

2012年毕业创作前夕,我踏上了去阳江的行程。于自己而言,这实在不是一个难做的决定,自从第一次瞥见阳江海面上的点点渔船,似乎与这个城市就有了某种缘分和约定。

这是一个既现代又古朴的小城,大力发展的旅游业让小城无数高楼拔地而起,海景房鳞次栉比;而古旧的巷子和热闹的码头又诉说了一个渔村悠久的往事。无论世事如何喧嚣,城市的发展节奏有多快,这里的渔民似乎都是淡定的,他们坚守着祖祖辈辈出海捕鱼的谋生方式,一任骄阳晒得他们肤色黝黑,咸湿的海风吹得他们脸上结一层霜,他们永远满面红霞、笑容质朴。

补网、修船、出海、归航……满载而归时,小小的渔港码头人声鼎沸,空气中弥漫着咸腥的味道。等到夜幕掌灯时分,岸上的街灯、水面上的渔火影影绰绰,连成一片。渔船就静静地泊在海湾,海浪轻轻地拍击着码头,与远远传来的夜市的喧闹构成某种和谐,小城的夜是热闹而安宁的。

我跟随渔民一同出海,清晨沐着海雾,深夜仰望星空。短短几天的相处,我就被他们的乐观与善良深深地感染。船是他们的交通工具,也是他们谋生的依靠,还是他们祖祖辈辈世代的传承,对船他们有着深厚的情感。他们临海而居,乐天知命。飙升的房价、城市的快节奏并没有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传统和现在在他们的生活中似乎是平行线的两极。

古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看到了早晨海上初升的朝霞,看到了傍晚海面上的落日,也看到了深夜海天一色处漫天的星斗。更体会到船之于渔民的意义,某种程度上,船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传统、现代、大海、渔民、生活方式……这些词语和意象在我内心激荡,所以,我想进行船的创作。

中国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工笔重彩是其中重要的构成,有丰富的传统理论与笔墨技法,继承传统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如果仅仅陶醉于传统的笔墨,而没有情感、内涵和创新,即使是技法再纯熟,笔墨再精到,也不过是匠人而已。所以在创作时,一方面我遵从传统的笔墨技法,另一方面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寻求色彩的灵感;同时我把对海边小城、对渔民、对船的理解和情感融汇到创作中。于是就有了工笔重彩《泊》的系列创作。

《泊》系列创作获得的肯定和赞誉自然令我欣慰,它是对我多年绘画和创作的总结和褒奖。但更令我欣慰的是我用这组创作记录并表现了我对一个滨海小城、一群人、一种生活方式的观察,这种观察和表现不是想当然的,不是走马观花的,而是触摸了小城,以及传统和现代关系的肌理,是有质感的。也因这种质感,绘画就具备了生命力。

我愿意也会力争用自己的创作坚持观察、表现这个时代的质感。

泊:船之泊,心灵之泊

泊:船之泊,心灵之泊

泊:船之泊,心灵之泊

泊:船之泊,心灵之泊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