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孤独的梦游之旅


      “人被劈成圆形的两半,终生寻找另一半”。正如柏拉图所言,我们与生俱来不完整,注定要享受独自的孤独。尽管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哲学对孤独这一主题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阐释,但这也恰恰说明孤独是人类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古今中外大量的文艺作品都不倦地探讨着孤独,绘画艺术也不例外。这种孤独,有的来源于渺小的人类对于未知世界的无法把握,有的是单纯的内心空无的孤独,还有人与人之间沟通缺乏或者无效的孤独,以及远离自然与历史的孤独……樊琳云近期的作品正是敏锐地正中观者的要害。她的风景题材《孤独》系列,将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特有的孤独感受表现的唯美、沧桑而又淋漓尽致。

  《孤独》系列作品中抛弃了做作姿态的模特儿,转向描绘意象更为丰富的诸如石佣、山石、枯木、古建筑等,这些或是带有历史、记忆意味的单一的景物描写,突出了环境的空悠寂寥,再加上大远景式的构图和大面积的留白,把色彩从受限制的各种表面结构中解放了出来,让简洁的造型变得清晰,具有代入感的艺术感染力。这些荒凉中的古建意象,是被文明遗忘的一角,哀叹质疑着现代文明的喧嚣背后的意义,显现出凄美的诗意。画面中大面积的色彩相近的色域,给人宁静开阔沉郁的感觉,使画面风格更加抽象画、个人化、情绪化,也使得简洁的景物更加富有文化隐喻的内涵,《孤独》系列作品形成了樊琳云代表性的简洁、忧郁、苍茫、唯美的绘画美学风格。该系列作品让人想起怀斯·安德鲁和何多苓的作品,同样擅长大场景的构图,对大地和天空的描绘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另外在色彩处理上也沉稳深沉耐人寻味,同样的对景物刻画单一而有力。相比,樊琳云的《孤独》系列,除了诗的唯美浪漫的抒情,更多了低调深沉的思考,这思考关于孤独,关于自我、关于历史、关于文明。

      《孤独》系列仿佛让人置身于氤氲着潮湿雾气的梦境之中。不论是庙宇、树木、假山亦或是动物都被放置在空寂荒芜的旷野一角,撇去旁枝末节,干净简练;大量的留白,像是读完诗歌后的一阵长吁短叹。主角就远远的、却又清清楚楚的伫立在那里,像是海市蜃楼的魅影,召唤着观者靠近;却又担心随时会被一阵风、一缕光打散消失。那些隐喻色彩浓重的庙宇、雕塑庄重中透露着时过境迁的孤独,静静地站在那里,娓娓地向我们诉说着关于曾经历史的沧桑记忆。忧郁的色调、孤独的气质、诗意的气氛,这是樊琳云的作品显露出与众不同的美学风格和情感基调。

  总之,樊琳云的《孤独》系列,剔除了画面冗余繁琐的东西,单纯而不简单,唯一而不单调,娴熟地运用较少的颜色进行气氛的渲染和表达,进而追求个人内心精神和事物本质的表达。在画面仅有的意象造型上也达到了精准概括的特点,笔触和造型讲究技法的同时强调留白的独特审美魅力,使画面拥有饱满的个人特殊视角,柔和沉郁中带有诗意地疏离感,开阔脱俗,达到了较高的审美层次。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