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关于莫隐的评论


   (一)

推荐文章

    有人说:绘画的意义就在于让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的。说得有些道理,总比"把看得见的东西变成平面的"强了许多。看不见的东西是什么,每个人都各自的认识。存在,又不让人看见的是"隐",变成看得见的就成"莫隐"。我是从莫隐的名字去想他的画的,因为名字会影响人,是一种心暗示,反过来,人也会影响名字。当然,人与名字未必一致,比如:莫言,反而话多。莫隐的画,总是把荒诞的时空关系,变为看得见的。时空关系是因为具体真实的形象做了不真实组合排列才成为荒诞。荒诞的时空看不见,荒诞的时间其实是人的认识,自然本身是无所谓荒诞的。莫隐本人很认真,他越认真,时空就越荒诞,越能成为可以看见的绘画。

中国油画学会副会长,原中央美院造型学院院长,油画系主任,马路

推荐文章


(二)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现在我们单独讨论水墨或者油画已经脱离了当代的语境,在当代艺术语言的多元化背景中,媒介的差别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面对什么样的问题。物象在莫隐的笔下具体而又恍惚,笔墨苍润,光晕迷蒙,灵韵闪现,正可谓“大道之行,肇于邃古”“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当代艺术的核心问题,就是持续不断的文化建构,创造即永恒……推荐文章

    千载寂寥,披图可见,不断创造,文化的分歧才能在流动中汇聚。水墨也好,油画也罢,当代图像与大道的意义关联在何处?南朝人颜延之云:“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颜延之格调高古,却又理论超前,在他看来卦象、字学、绘画皆源于图的不同层面,所谓图理、图识和图形,与潘诺夫斯基现代图像学的前图像志、图像志与图像学三个层次有相通性,跨越千年,横贯中西,当代只有少数的艺术家还有这样的气度,正如莫隐用画笔诠释视觉的浪漫与荒诞。推荐文章

    自然山川已经无法容纳当代文化的多元,面对信息过载、图像泛滥的状况,图以载道尤为重要。摆脱媒介之争,无问西东,在借古开今的文化魄力推动下,文化层级不断地叠加,我们发现艺术本身有条隐秘的线索:大道之行,莫隐无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社会美育研究所副所长,策展人,高登科博士

推荐文章


(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陶渊明的桃花源是这样的一种打开方式,自魏晋以来,桃花源成为一种精神内核,是文化脉络中的故乡。当代的桃花源在哪里,其打开方式又是怎样的?莫隐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自己的理解。推荐文章

    莫隐的“迷惑系列”关注空间并置的荒诞感,“隐记系列”则更关注时间的痕迹,2016年莫隐的首个展《時間隱記》呈现的主要就是这两个系列,至今,“迷惑系列”已经延续了超过了9年时间,“隐记系列”持续了6年,我们能从这两个系列作品中看到莫隐一直以来关注的问题。当代文化景观化的倾向日趋明显,而文化走向的内在关联却被日益忽视,莫隐在“迷惑系列”的新作中,用“竹”这样一种颇具意味的视觉符号,将堆叠在一起的时空、飘散的云朵、广袤的雪原、荒野与天空、日常与超验等连接到一起。竹子也愈发具有象征意味,古人认为竹子有通天的功能,莫隐的竹子则有了幻化的能力,不仅可以连通时空,而且化作水与风,乃至满枝花开。近两年“迷惑系列”似乎没有那么迷惑了:书房与山海连接在一起,厨房与镜像连接在一起,腾云与荒漠连接在一起……对于莫隐来说空间之间的穿梭不是“山有小口”,而是有通天之竹,人文之光若隐若现。虽然他的作品多为具象之作,但仍然具有恍兮惚兮的灵动感,用陶渊明的话说就是“仿佛若有光”。推荐文章

    自然山川已经无法容纳当代文化的多元,面对信息过载、图像泛滥的状况,桃花源作为心灵故乡一直在召唤我们。不过桃花源也超越了自然,从别有洞天,变成了时空的并置,莫隐的“隐记系列”不仅在用几何性的光打开空间的维度,也用朦胧的笔触让光在时间中内化。老子曾论道云:“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物象在莫隐的笔下具体而又恍惚,光晕迷蒙,灵韵闪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干脆莫隐,君子澄明,仿佛若有光。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社会美育研究所副所长,策展人,高登科博士

推荐文章


(四)

    时间在莫隐的作品中一直有条隐秘的线索,作品中虚化的物象、错位的空间、漂移的形体既有一种偶发的趣味,也在一种荒诞中寻找新的秩序。时间是一种关乎生命的对话,没有生命感的存在不会对时间如此敏感。莫隐擅长做时间中的隐者,他可以把思考、经历、发现和趣味像整理物品一样,用色块和笔触还原成一个封存的视域。推荐文章    对于莫隐来说,作品既是视觉日记,也是视觉小说。他曾说:“所有的日记都是写给自己的信”,时间中存在太多的变数,过去、现在和未来从来不是连贯的,而文字的日记和视觉的小说则构成了一种生命对话,这场对话关注时间、自身以及生命的流变。日记是写给自己的信,也是给自己讲诉一个日渐陌生的故事。变数,是这场对话中最有趣味的地方,也让不同时空中自身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从自己出发,从日常出发,莫隐把不同的物象、场景、空间通过窗子、门、镜子、抽象的边框等重组在一起,就是在“变数”中追求一种视觉小说的韵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社会美育研究所副所长,策展人,高登科博士

推荐文章


(五)

    在面对百花齐放的各种风格与流派现象时,其根本的问题还是为什么而做艺术的问题。艺术如果真正对人类有用,就必须有所发现。就造型艺术来说,其贡献一定是通过视觉去发现人心的,而每一次的发现都会促使人类重新塑造这个世界。推荐文章

    荒诞空间,是背离人眼直观感知的空间,却是给人以启发的空间。它超越了人类视觉的局限,把多维度的空间用视觉的方式浓缩到一个画面中,使它们共存。它让我们知道,这个宇宙的存在中,不仅是我们自己,还有他者。推荐文章

    我的画面形象很多都是矛盾的,荒诞的记忆片段,多维度时空组合把它们之间的真实模糊,并试图融入中国古代绘画意境中的散点透视来表现与表达它们。一方面以综合材料为媒介,努力拓展它们在当代艺术观念上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以油画为语言,从技术、形式和视觉等多个角度重建自身的语言系统。

莫隐/文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