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EPARTY X 杨婉

访谈记录

798EPARTY X 杨婉

关于创作 



798:这次线上展览的作品以色彩明快,形式极简为主,这一系列创作的发生存在偶然性么?作品中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绪?   

杨婉:其实并不是偶然了。我在研究生第二年的时候摸索到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向,之后一直在这个方向里进行尽可能多的尝试,但始终保持主线脉络不变。在2019年秋季我开始有意的分出不同系列,形成更为鲜明的绘画风格。我的作品无论是明快的色彩还是轻柔的单色,创作的核心从17年开始没有改变过,之后也会继续下去。因为这是最能打动我自己的真诚的情感,我相信也会感染到更多人。藏家的反馈证明也的确如此。 


798: 那么你感兴趣的方向,创作的核心是什么呢? 

杨婉:我对现代主义这一大历史背景很感兴趣,而中国的现代主义历史不同于西方,在区域,文化,历史和政治的诸多因素作用下形成自身的独特语言。身为一个中国人,我认为中国的当代艺术始终没有真正形成一个有影响力的声音,在美学的辐射力也不够。之前一段时间的中国当代艺术是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的西方猎奇资本使其推出一些浪花,但这是依附于政治之上的。我希望自己的作品是简单的,单纯的,使人愉快的。回到创作的表达上,我的创作灵感源于自然带给我的感受,我所经历的美好的体验与情感。斑驳墙面上的一缕随着时光流逝的光,时光变化的海面波浪,初春的玉兰花,秋风拂面的感动,这些是我的创作内核。我希望将观看我作品的观众带入到画面中的某一时刻,唤起他们的感知。我们每个人都被时代裹挟着,每个人都有着生活中的无能为力,艺术家再跳出来反复强调生活的不如意着实有些残忍。艺术家的叛逆应该留给自己的作品,承认自身的局限性才会使作品走的长远。 


 798:你在创作材料上的选择上有过哪些大胆的尝试?   

杨婉:我在创作材料上十分开放,可以尝试的材料基本都有涉猎。比如蜡,树脂,矿粉,水泥,油画棒等。作品类别也很广泛,拼贴,纸本,油画,丙烯综合材料等。也尝试过雕塑和空间艺术。比如我本科创作的《局外人》(中央美院美术馆永久收藏)就使用了拼贴的方式,还从美院的工地捡了一条警戒线粘在画面上。研究生毕业创作的系列作品《簌簌声》则使用了大量的大理石粉来制作画面肌理。最近我很喜欢用树脂和蜡,因为这两种媒介在创作的时候是十分具有流动性的,和我想在画面中表达的时间性契合。树脂的剔透晶莹和蜡的哑光柔和都很极致,可以唤起观者想去触摸的欲望,这些都是我想追求的,所以这两种媒介我会继续使用下去。因为在过去的几年我尽可能的丰富了自己的创作经验从而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式。目前我已经固定下来三个系列可以一直发展下去的。 


798:那么目前创作的每一个系列之间有怎样的内在关联?   

杨婉:比如《海浪》系列和《温柔的黑色》系列。《温柔的黑色》系列纸本更具有实验性,也更为主观。因为是小尺幅纸本,会比较快速的把创作灵感实践出来。后来的木板丙烯系列《海浪》吸收了很多《温柔的黑色》系列创作方式,将这种主观的感受再创作。还有《4:33 pm的海》 和 《7:08am 的海》也是结合了纸本作品和另一组小尺幅树脂作品《意识中的海》发展而来的,侧重于表现真实的海和我在特定时间点所感受到的海之间的关系。将主观与客观糅合在一起是我很多作品的主旨。《即将结束的夏天 2》则是这些作品最早的一个起点,我刚刚开始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客观事物的变化带给我主观感受的变化。我的很多作品都以时间命名,我希望画面可以将观者带入到某一特定的时刻和地点,我想将我感受到的那一刻的美好分享给观众。《梦里的花》则是我刚刚开始的一个系列,同时还进行着同系列的纸本。这批作品将会更加主观,我很期待。


 经历与成长 


798:在吉林、北京、旧金山不同绘画学习经历,都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与成长?   

杨婉:每一段经历都对我的创作有很深的影响。出生在吉林长春,成长在父母下海经商的九十年代。我记忆中的东北是蓬勃有朝气的,东北人是敢闯敢拼的。2011年幸运的考入中央美院,接受传统的学院教育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是受益终生的。美院培养了我探究问题的好奇心,让我认识到绘画和所有学科一样有着自己的逻辑语言。绘画技巧达不到一定的高度是很难发展出自己的绘画语言的。艺术家的作品是其精神内核的视觉表达,技巧的纯熟才可以没有隔阂的准确表达。在北京上学的那几年是我日后的创作的养分源泉,美院的培养使我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我在15年出国读研,当时主要是因为有很多疑问我找不到答案,对现当代艺术的不了解。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我想知道当下这个世界的艺术正在发生着什么。我想只有了解的更加全面,自己创作的时候才有选择的权利。后来在波士顿的三年我基本找到了这些答案,也逐渐摸索出自己的创作脉络。2018年搬到旧金山则更多考虑的是作为一个职业艺术家如何更好的发展。我在今年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yangwanspace L.L.C.,合作也从中国、美国扩展到北欧,艺术是无国界的,艺术应该使世界更美好,更有凝聚力。 


798:我们了解到除了艺术家的身份,你还做了很多与艺术教育相关的工作,特别是参与和组织了一些中美艺术交流,这些经历对你有什么影响?   

杨婉:是的,我在刚毕业的时候在学校工作了一年。负责一些基础课程和中美合作交流。美国的艺术教育和中国很不一样,美国艺术教育更注重辩证性思维方式的培养,但忽略了实践性课程的训练积累。中国又是相反,我觉得两种教育模式如果可以结合对于两方的学生而言十分受益。所以当时很积极的在促成这些事情,结果也很好。在我搬到西海岸之前麻省艺术学院和国内高校达成了五年合作计划,现在是第三年,一直进行的很顺利。我现在也和东岸的一些学校保持联系,有的学校还在积极的推动和国内的发展,如果以后有机会还是很愿意继续参与在这些活动交流里的。 


关于艺术市场 


798:你如何看待国内外艺术市场的现状?你对艺术的商业性有什么样的看法?以及艺术在商业的影响(裹挟、推动)下的发展? 

杨婉:我是很看好国内的艺术市场的,国内的藏家很包容,也很乐于接受不同的艺术风格。我接触的很多藏家很年轻,很多刚刚开始收藏艺术品,既有热情又善于学习。我觉得这是特别好的一个现象,大家收藏作品的出发点也很纯粹,这些都显示是一个良性的开端。我认为中国的藏家对于好的艺术需求是很强烈的,中国人的收藏意识是刻在骨子里,从古人就传承下来的。大家欣赏美的东西,希望生活的更有诗性。我不排斥艺术的商业性,好的商业合作是可以促进艺术发展的。创作者要学着如何和市场和谐相处,相互受益。 


798:你是如何看待目前的线上展览形式?有哪些好的建议?  

杨婉:我觉得线上展览的形式很有趣。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在线上解决,这是一种进步,艺术也可以做到。我认为线上展览应该着重解决观众的体验感受,如何更吸引人,观看更流畅,更具有沉浸感……这些是挑战也是机遇。 


谈到未来的计划,杨婉说接下来可能会在国内有几场展览,她也正在考虑逐渐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回国。而她目前正在和北京的PLATESPACE合作一个名为《海洋冥想室》的空间艺术项目。作为一名创作者,她始终关注并探寻着绘画、观者与空间的相互关系。她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维的探索和尝试。我们也期待杨婉能带给大众更多精彩的作品。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