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 | 楚雨: 向内的战争

库艺术访谈

水+墨 | 楚雨: 向内的战争




楚雨 CHU YU 诗人,独立艺术家。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曾任《中国诗坛》责任编辑。《十诗人》编辑。 获2012年度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百优奖。 曾参与创建中国先锋艺术论坛门户网站。 北京文艺网刊诗托邦实验版版主。 《后天》十年中国70后先锋文化艺术大展编委。 《中国二十一世纪画家女诗人典藏卷》荣誉主编。 出版诗集《梨形世界》 画作多次参加国内当代艺术展并获奖。 ◎ 编者按 除了艺术家,楚雨另一个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诗人。注视着那些想象力和感受力异常丰富的装置和画作,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她那些瑰丽奇崛的现代诗。 曾经一个艺术家评价说,楚雨的作品很生猛,完全不像女性的作品。的确,无论是作品的形式还是内容,都很难与她娇弱的外表联系起来。创作的时候,她也很少会像科班出身的艺术家那样去瞻前顾后,有太多顾忌。时而含蓄,时而张扬,作品的技巧和材质也不拘一格,几乎毫无规律可循,皆因与艺术史的包袱和他人的眼光相比,她更尊重自我的感受与思维轨迹,哪怕这条路有无上艰险。 颠覆,更多是出于对自己的挑战而不是外界的评价,楚雨的艺术战争,始终是向内的。 关键词:诗性心灵 厚重 蛮荒 宇宙感 系列性探索 实验精神







秘境系列23 160x200cm 装置作品 水墨等综合材料 2016 ◎ 楚雨:向内的战争 采访人/伊言 库艺术=KU: 诗人和艺术家,哪个身份是你更加看重的?为什么? 楚雨=C: 其实我觉得这二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状态,是否对自己满意。 如果非要有个答案,我更看重诗人身份,因为进入现代诗写作之后,我才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创作。在此之前,我常苦恼于不知道如何创作出自己内心想要的作品, 是诗歌帮我顺利地渡过了创作的浅滩。 不需要言语表达的那一部分,我就用绘画来呈现,对于我来说,绘画常常就是诗歌的延续,它们也都是我用来对抗庸常生活的武器。




水+墨 | 楚雨: 向内的战争



大海的乐章系列1 约130x130cm 水墨装置




水+墨 | 楚雨: 向内的战争



大海的乐章系列3 约130x130cm 水墨装置





KU: 文字与图像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表达路径,有些艺术家不希望作品被过分"文字化",以免丧失图像本质中不可言喻的那部分; 而另一些艺术家,譬如Sophie Call, 却热衷于将文字与图像并置,使二者互为参照。作为一个同时在使用文字和图像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你更认可哪一方? C: Sophie Call的作品我不太了解,不过这一点不算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你呈现了什么?采用了怎样的手段来呈现?只要是好的作品,文字和图像不管是各自独立,还是彼此并置,都不会对它的本质的表达产生任何不良影响。不少先锋艺术家,尤其是影像艺术家,都做过此类尝试,有时候画面和文字结合的效果会直击灵魂,非常震撼。但这种方式并不是今天这个时代所独有的,而是传统文化的延续,至少在中国古代文人画中,文字和绘画的结合就运用得非常普遍。 我自己在这方面并没有做太多尝试,但是去年曾试着把书法绘画化,创作出一系列将文字符号隐于画中、"似书非书"的作品,这个系列我也会继续往下探究。



水+墨 | 楚雨: 向内的战争



秘境系列53 100x100cm 综合材料装置 2016






KU: 水墨作为媒介最吸引你的是哪一点? C:水墨有它独特的魅力,宣纸特殊的晕染效果有一种无法言喻之美,水和墨的溶合也使得它自身幻化出令人惊讶的特殊效果。就我个人而言,水墨的线条质感尤其重要,这一点可能和我早期写书法,热爱草书有一定的关系。对草书的线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领悟之后,我所考虑的就是如何把水墨、书法和油画融会贯通,让作品自身呈现独特的个性,水墨也理所当然成了我特别感兴趣的媒介。 回溯我的早期创作,几乎还是以传统艺术为主,比如写意荷花,当时有不少朋友夸画得好,也得过一些奖,但我自己并不满意,觉得这些画缺乏创新。有那么几年,我几乎不太画画,只是潜心于阅读和写作。阅读的范围很广,除了诗歌和小说,还有哲学与文论、心理学等等。我觉得自己思想的提升和认知的深入,就是从有意停下画笔的时候开始的。 写作相对沉稳的时候,我又同时开始了绘画创作。早些时候油画画得比较多,后来在《水墨仓库》的创作中,我发现水墨画面既可以是清新的,也可以像铁皮和岩石一样坚硬,多有意思啊!更好玩的是,2016年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看到了贾科梅蒂的展览之后,我觉得自己的艺术精神和他、还有基弗都是相通的。国内有些艺术家画得和基弗非常像,但事实上并没有领略到其中的精髓。 水墨的自由度几乎是油画和其它绘画所无法比拟的,如果它同时又能做到厚重,就接近于完美了。





水+墨 | 楚雨: 向内的战争




秘境系列21 160x200cm 水墨等综合材料 2015





KU: 将水墨分别运用于平面绘画和立体装置时,感受有何不同? C: 绘画和装置的创作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从平面到立体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不只是它的形式,它的内容和深层涵义更令人叹为观止。一开始我没有想过一定要用哪种形式表现,是在创作的过程中才慢慢发现它们各自的迷人之处。而且到了某一个阶段,每天都有新的灵感,怎么表现都没问题。 一个艺术家需要有实验精神,还必须不断否定、颠覆自己,这样才能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深入探索同一主题也特别有挑战性。然后当你回顾前路时就会发现,作品累积得越来越丰富成熟。 它们发展变化的过程,会自动呈现出一条非常清晰的轨迹。



水+墨 | 楚雨: 向内的战争



幻相与秘境系列3 50x150x4cm 综合材料




水+墨 | 楚雨: 向内的战争



幻相与秘境系列3 局部





KU: 在传统概念中,水墨是一种较为风雅清高的材质,你却将它与破旧的厚棉手套,大红大绿的民间花布"暴虐"地揉和在一起,是否出于某种观念性的考虑? C:似乎从一开始,我就在追求作品厚重的质感,如同身在蛮荒之境或茫茫宇宙之中,而水墨装置恰恰满足了我这样的想法。 当破旧的厚棉手套、包装瓦楞纸、以及大红大绿的民间花布等等元素并置在一起,貌似有些不太"和谐",但把它们统一在同一个艺术语境当中,并不会产生违和感。那它是不是出于某种观念性的考虑呢?我不想予以置评。我觉得艺术家如果被观念套牢,一定产生不了好作品。一个艺术家,尤其是一个当代艺术家,应该对形式和媒介的丰富度更具适应力与包容度。 (请横屏观看)




水+墨 | 楚雨: 向内的战争




秘境系列33 50x150x3cm 水墨等综合材料 2016




水+墨 | 楚雨: 向内的战争



秘境系列33 局部





KU: "秘境"系列作品在你的创作当中呈现出相当震撼的效果,对你而言,"秘境"究竟意味着什么? C:"秘境"并不是我最主要的创作系列,我同时创作的还有关于宇宙空间的"无穷动"系列、"飞行剧场"系列,"滚动的风球"系列、"镜湖"系列、"它维度"系列、"遥远的海"系列、"铺陈灵魂的色块"系列、"蛮荒"系列、"直立的风球"系列等等,其中一些是具有延续性的,有的甚至已经探索好多年。 很多朋友觉得"秘境"是我众多作品中更具视觉冲击力的一组,但"秘境"是什么?我无法用言语表达,也不想为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而是让画面自己去呈现。在装置中,它被层层叠叠地包裹起来,仿佛天生就存在于宇宙之中,既陌生又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它的形与色从不固定,你只要足够敏锐和好奇,就可以充分发挥你的想象,不断往下探索。




水+墨 | 楚雨: 向内的战争




秘境系列43 160x200cm 水墨等综合材料 2017





KU: 此中你是想要寻找某个答案,还是呈现一种状态? C:"秘境"既是抵达,也是过程。它肯定不是答案,也不仅仅是一种状态,它就是艺术本身,神秘的,不可预知的,却又充满探险的乐趣。在我近期写的诗歌《我的装置——那从高处跌落的》两个小节中,就包含了这种隐藏的思绪: 我承认 人们可能注意到它所具有的全新的 力量和它吸引人的气场 忘却曾经所有的柔弱、悲伤和恐惧 在层层叠叠的岩石下还隐藏易碎的波浪 活着多么不易,经历别个的人 所不知苦痛和忧伤,那高处跌落的 流泉飞瀑把空虚反弹 …… 有时候需要祷告,信仰之光和黑夜一同 到来。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 有对深处不断探寻的渴望 那些微不足道的,被时间遗忘的 堆积在底部的被忽略的爱 它依然执守秘密歌谣




水+墨 | 楚雨: 向内的战争



秘境系列46 水墨装置 2018 KU: 你创作的主题、载体和方式是非常丰富多变的,在种种"庞杂"的艺术实验中,你有无遵循某一特定的创作原则?抑或秉持一种完全开放自由的态度? C:我的创作其实是没有原则的。艺术不同于其它,它是未知的,就像过去我不知道将来会创作出什么作品,正是因为这样才有挑战性,这也是艺术的魅力所在。在我个人看来,艺术的创造力是最难的!如何葆有艺术创造力并不断探索,保持好奇之心,创作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呢?下面引用我在《诗性随笔:涌动中的后浪潮》中所提到的,来契合这个主题: 神秘 虚无 最终指向某种渴望和向往 上帝拿走一些,给了另一些 你一直在 卡夫卡式的荒谬 生存焦虑症 自由 探寻 冒险




水+墨 | 楚雨: 向内的战争



秘境系列86 水墨装置 2018




文章来自《库艺术》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