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捋一下文化人的所谓修养

修享原创

精致的卵石 / 揣摩良久 / 扔向茫茫的海 / 泛起一个 / 转瞬即逝的 / 涟漪

涟漪 / 没有消失 / 它弥漫成 / 万里之外 / 未来之年的 / 九眼暴潮

文化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捋一下文化人的所谓修养

(马修油画作品《领航》局部)


相信许多人都被下面这段为文化下定义的文字撸过脑筋,不禁深深认同了这观点。

什么是有文化?

1.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2.无需提醒的自觉;

3.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4.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鄙人也深深同意这是文化人的必不可少的修养所在,但以上4点其实可以全部归结为文化内敛于心后外部所呈现出来的修养。

虽然鸡汤炖的确实精彩,但光是鸡汤不免营养不全。

说蛋白质是人体最需要的营养是正确的,但是反过来说营养就是蛋白质却是严重不完整不科学的,蛋白质明明只是其中一种营养嘛。

有修养确实是有文化的体现,但不能说修养就是有文化的全部。

这种精妙的逻辑倒置常常是鸡汤的鲜美调料,令人觉得鲜美的鸡汤就是营养本身,让人大快朵颐的时候囫囵吞下,然后打个有文化的饱嗝,通体舒泰于“有文化”的微醺中。

笔者却是认为这种舒泰是有害于人生的进取,起码这种以偏概全的逻辑是会迷惑读者的。

不经思考的囫囵吞下这锅鸡汤,就会以为有文化就是有修养,那么善于自律,谨小慎微,与人为善就被定义为有文化了,就如同说有了鸡汤的蛋白质就代表有营养了一样,岂不让每个渴望知识与自由的大脑变得空泛起来?

笔者也抛出自己对啥是有文化的定义,请各位斧正。

1. 基于谦卑内心修养的觉知

2. 丰富知识与逻辑形成认知

3. 辽阔视野拓展修正的智识

4. 独立思考而认知运用慧识


文化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捋一下文化人的所谓修养 

(马修油画作品《世界因孤独而广大》局部)


基于谦卑内心修养的觉知

这句话可算是对鸡汤四句的总结,鸡汤毕竟是富有营养的,虚心,虚弱或虚伪的人时不时还是要当着大家面补补的。

鸡汤文中这句,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本身的语义就不完整,究竟根植于内心的哪种修养呢?可以说是G_C_D员的修养?或者文学修养?不会是专业流氓的职业修养吧?也未可知。所以这个“修养”所涉及的内涵本来就不清晰。

笔者认为真正的修养源自谦卑的心,谦卑是一种自我渺小感,对宇宙万物,对恒久真理,对无尽知识,也可以是对心中神明,对世间高人,谦卑的心代表着一种仰望的姿态,一种对自我与世界关系的深度觉知。

人若心无敬畏,那里还会自知?

是以,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

人只有在心怀谦卑时,通过自省,有效唤醒人的觉知能力,只有通过觉知,人才能细微体察周围的人和事,才能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反观自我,有了反观自察,外在活动才会与根植于内心的自律和善良互相应和修正。

这种基于谦卑内心修养而成的外在表现不在乎世人的审视和评判,完全是自我行为服从于自我修养的表现。

这种心怀敬畏的内心修养才能指向自己的内心,而不是用来饰演自己的人生角色或社会脸谱,正是应了那句“君子慎其独也”。


文化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捋一下文化人的所谓修养

(马修油画作品《光明的火种》局部)

丰富知识与逻辑形成认知

笔者认为有知识并不能代表有文化,丰富的知识是精神的食材和营养,只有经过精神的咀嚼消化吸收,能够滋养人的认知才能是有效的营养,否则,丰富的知识只是一种储备,是形成认知的必要条件而已。

知识与逻辑的关系如同食物和烹饪,没有逻辑参与,只会浪费了知识的食材。

国人往往不缺乏基础知识,却非常缺乏逻辑性的思考,不然也不会被鸡汤里精妙的逻辑倒置迷惑。

逻辑也是知识的一个门类,如同知识一样具有习得性。

知识和认知是学与思的关系,《论语》里孔夫子讲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讲的极为透彻了。学习知识而思考不足就会被知识的表相迷惑;沉迷思考而知识不足就会坠入空想的危险。

这与康德的一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下(译文版本过多,先摘录德语原文)

Gedanken ohne Inhalt sind leer, Anschauungen ohne Begriffe sind blind.

(《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B 75

比较准确的中英译文为:

"Thoughts with no contents are empty, contemplations with no concepts are blind"

“没有实质内容的思想,是空洞的;没有概念的直观所见,是盲目的。”

(《纯粹理性批判》,B75

所以这里谈到的“有文化”的认知,一定是建立在丰富知识和逻辑的基础上的认知,绝不是缺乏知识内涵的思辨,不然岂不就应了杨绛先生的那句话了?

“你的问题主要是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了”。

容许我延伸一下这语境,你的问题也许是书读的太多却明白的太少了


文化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捋一下文化人的所谓修养

(马修油画作品《唯心流山谷》局部)

辽阔视野拓展修正的智识

认知的持有是丰度,辽阔的视野是思维的广度,在足够丰度基础上的广度,可以有效避免思维的狭隘,从而产生真正的智识 - 智慧和见识。

智识是在知识和认知基础上的飞跃,这种飞跃带来更为广阔的视野,宽广的视野可以避免各种文化、思想、历史、地域和行业上的桎梏。

现代世界正以有史以来最高速度向着更加复杂的边际前进,世界的信息总量正以加速度走向更加庞大。

现代人的进化不可能追赶这种以加速度前进的庞杂世界,那么我们现代人应该以何种态度应对呢?

在没有实现生物改造和于机器结合前,现代人只能尝试适应这种变化,只有打开视野,拥抱不同,不固守传统,不囫囵吸收才能在这日益复杂的世界保值身心平衡和持续进取。

“同时葆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F. Scott Fitzgerald(《了不起的盖茨比》)

一个“有文化”的现代人,并不在于学得多,而在于能容不同。

当然,这种“容不同”不是另一个囫囵吞枣,而是一种保持更新,在未有更好论断或解释前,能有效修正,时时修正自己认知的能力。

人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往往以为自己已经掌握的真理,却又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一再被打破。

日心说,进化论,精神分析等等,一再打破人类固守的真理和价值观,人类对真理的有限认知是永远持续的,现在的真理日后也未必是真理,真理随着人类知识疆域拓展,一再地被颠覆。

一个人“有文化”的现代人,并不在于会学,而在于能以科学的思考和工具认识世界的变化,能以新的认知修正旧的,能在非一元的或者矛盾的世界观里保持修正和进取的能力,我们应当称为“智识”。

智识是脱于知识的经过严密推理验证的,能够于身心内外平衡融洽,能够不断修正和进取的的能力。

智识的形成不仅代表您“有文化”,还能保持您“有文化”。


文化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捋一下文化人的所谓修养

 (马修油画作品《当眼睛完全适应了黑暗》局部)

独立思考认知运用慧识

有了认知的丰度和智识的广度,慧识所涉及的就是“有文化”的深度。

慧识是在认知和智识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而产生的凝聚性的智慧结晶。

慧识是独立思考的产物,是高度提纯的原理或理论,是逻辑自洽的纠缠着知识,认知和智识的“思想团”。

慧识是可以移植到其他领域的,经过高度凝练的理论。

举个栗子,日心说刚刚提出时就是一个慧识的好例子。日心说凝结了当时的前沿科学知识,它颠覆了地心说的认知,它是第一次将人类的视野扩大到整个太阳系的智识。后来日心说也被颠覆了,但正是日心说所蕴含的基础引力天体运行系统理论,可以用来研究更为广大的天体系统,人类才最终颠覆了日心说,从更大的时空回望人类自身,促进了经典物理的发展。

日心说让人类知道自己不是生活在宇宙的中心,进化论则让人类从上帝的子民沦为一支进化的最好的猴子后代。

进化论也必将被颠覆,进化论本身就是颠覆自己的慧识。

慧识往往成为人类文明的催化剂,不断反过来修正人类的知识,认知和智识。

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有文化”的人都能产生改变人类认知疆界的慧识,这未免也太有文化了!

一个“有文化”的人,应该坚持独立思考,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能够识别和吸纳慧识,并以慧识来修正自己的知识,认识和智识,能够将慧识涉及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其他领域的思考和推理。

比如人类现在对微生物和细菌的认知,知道了细菌和人类其实是一个共生关系,并非宿主和寄生的关系,人的肠胃里也有十多亿个神经细胞,是人体的第二大脑,细菌微生物通过肠道内的活动也在暗暗的影响我们的情绪或感觉。

这个生物学发现就是新的知识,它修正了我们对人体内细菌的认知,帮助我们形成了人与细菌是共生关系的智识。

如果我们想深些,有没有可能整个人体就是一堆细胞的共生体?

也许人体就是各种细胞的集合体,人的意识是细胞们博弈的结果?人的部分自我其实是某些细胞的集团感受?

我们人类会不会就是共生于一个更大的机体里的集合体,就象人肚里的细菌没有足够的理性认识人,我们也没有足够的理性认识我们的宿主?

这种种问题和假设,目前都是无法证伪的,所以也不能说是错的,同意吗?

这些就是慧识,是经过独立思考的,凝聚了知识,认知和智识的思想团。

慧识是思维皇冠上的宝石,它不一定就是真理,它是时刻流动变化的智慧体,时刻影响着人类对真理的认知。

如何才能获得普世智慧呢?简洁地说,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要从许多不同的知识领域获取那些有价值的概念,或者说模型,其次是学习如何识别其中类似的模式。前者是自我学习,后者是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和看问题。---查理芒格

想必大家也同意,能够做到认识慧识,吸纳慧识,运用慧识,就是一个非常“有文化”的人了吧?

文化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捋一下文化人的所谓修养 

(马修油画作品《生命就是 一次虚无的旅行》局部)

有文化的真实内涵,是能够自我觉知,具有认知的丰度,智识的广度和慧识的深度。

当然,任何时代真正“有文化”的人都是少数,本文咬文嚼字的涩风格注定只适合哪些“有文化”的观众。

究竟啥是“有文化”的观众?只有那些能够保持不断进取,持续学习,视野开阔,与时俱进,认知深远,内心谦卑,自主思考,能够不断修正知识,认知和智识,接纳慧识的人,才能在这个持续复杂的世界里保持“有文化”。


图文皆为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0次浏览